作者丨邓建强

单位丨深圳市维度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也将进入关键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642号,以下简称“十四五”),指导与推动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规划建设,为今后五年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维度解读

“十四五”VS“十三五”

“十三五”时期各地有关部门逐步加大对城乡垃圾分类的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有地方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和工作规划,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开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收运体系,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显著提升,为“十四五”时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纵深推进奠定了基础。
在“十三五”建设成果下,“十四五”在更高的愿景和站位上提出如下任务目标:
1.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提升垃圾再生资源利用率

“十四五”明确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数值指标,要求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到2025年底达到60%左右,相比“十三五”时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的目标,展现出了更强的攻坚魄力和建设决心,指明了我国生活垃圾处理从无害化处理向资源化利用的升级方向。

 

  • 一是在继续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同时,鼓励使用餐厨垃圾生产油脂、沼气、有机肥、土壤改良剂、饲料添加剂等,强调提升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二是健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强调统筹规划建设可回收物集散场地和分拣处理中心,推动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推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向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转变;

  • 三是推进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加快垃圾焚烧设施规划布局,相比“十三五”时期对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58万吨/日,“十四五”将提升至80万吨/日,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目标的实现做出主要贡献。

2.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提升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覆盖水平
“十四五”按照不同地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对46个重点城市、地级市,以及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文明试验区具备条件的县城等因地制宜规划,定量化要求,提出了不同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目标。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推进,现有的收运与处理体系已经不足以满足最新的分类要求,相比“十三五”时期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强调整体设施的处理能力,“十四五”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要求,各地从规范垃圾分类投放方式出发,进一步健全分类收集设施,强化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全品类收集、运输、处置设施建设发展要求,强调优化包括市场环境在内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形成生活垃圾全链条系统化治理,重视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结构的合理性。

 

3.升级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智能化监管垃圾分类过程
“十四五”要求充分统筹新型科技和网络力量,鼓励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试点示范,依靠先进环保、省地节能、经济适用的处理技术进行处理设施建设,对“十三五”时期的垃圾处理重难点问题逐一击破。
  • 一是开展小型焚烧设施试点示范;

  • 二是飞灰处置技术试点示范;

  • 三是渗滤液及浓缩液处理技术试点示范;

  • 四是焚烧炉渣资源化试点示范。

 

 

此外,“十四五”还强调顺应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充分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市政共用系统,完善全过程监测监管能力,关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填埋处理、厨余处理等污染防控关键节点,健全监测监管网络体系,并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智能终端设备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的监控能力、预警能力、溯源能力。

 

“十三五”VS“十四五”垃圾分类的建设任务和目标

 

维度观点

“十四五”规划目标实现要点

1.促进跨区域协同处理机制建立
“十四五”中多次提到“协同”二字,鼓励探索建设各类固体非机物的综合处置基地,以集约、高效、环保、安全为原则,发挥协同处置效应;鼓励跨区域统筹协调建设处理设施,跨区域建设协同处置体系,推动建设区域协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通过整合、协同、协作等方式,促进垃圾治理融合发展和增值提效,是“十四五”垃圾分类和处置的主旋律。但是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特点、经济可承受能力不同,各地区之间综合处置基地及设施的布局、垃圾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地区之间的跨域协作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深度协同合作成为垃圾分类处置的一大难题。

 

作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主管部门的城管、环卫、农林业、水务和生态环保等部门需深度协同,跨域合作,以地域边界和行政区划为基础,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协同解决土地供应困难问题,以区域“一盘棋”的建设思路,优化垃圾处理设施布局、提高垃圾处理的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垃圾治理水平和更大区域垃圾治理的整体水平。

 

2.持续优化垃圾分类市场环境
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表明垃圾分类的紧迫性及必要性,垃圾分类潜在市场庞大,吸引大批投资人和创业者纷纷进场。2016年垃圾分类相关企业注册量为959家,到2021年仅5年企业注册量翻4倍,达到3775家 。

 

随着企业的不断增加,行业规范化发展成为影响垃圾分类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垃圾分类建设作为一项全民化工程,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参与,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助推作用,必须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行业管理标准建设,加快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领域形成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氛围,全民开放、一视同仁、确保所有企业在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助推我国分类建设工作高质量开展。

 

3.探索共建共享共治格局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工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重点在于推动全社会治理,促进习惯养成,需要政府、单位、企业、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深度协同形成治理合力,推动垃圾分类从行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探索共建共享共治格局,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建设:

 

  • 一是地方各级党委应把垃圾分类纳入地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严格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监管要求和信息公开制度,加快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领域形成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 二是要以居民为中心,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居民在垃圾分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 三是要加强分类行业监管和企业研发扶持,鼓励企业研发及使用先进技术,在基础研发端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和效能,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推动我国分类工程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  

维度数据垃圾分类智能化解决方案

     维度数据垃圾分类智能化解决方案,致力于从监管端着手,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垃圾分类点建设、宣传、督导、常态维护等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前端依托摄像头、智能秤、无人机、督导监管平台、测评团队等进行有效数据采集,处理中端依托AI智能算法,构建分类场景模型,对不规范分类行为、常见设施问题等进行智能识别,缩短问题反馈流程,赋能分类建设,后端以“分类一张图”“智慧管理平台”等形式全面呈现垃圾分类建设、监管过程中的数据结果,出具排名、指明问题,助力各单位高效、精准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