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王倩

单位丨北京维数统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速放缓是当前世界人口与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两大突出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缓慢并存的历史悠久。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重要国情。 

No.1  分析人口普查数据,未来机遇挑战并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第一,老龄人口数量庞大。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占比达到18.70%;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占比达到13.50%,趋近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占比标准(14.00%)。

第二,老龄化进程加快。与“六人普”数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比。

第三,老龄化城乡差异显著。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是23.81%和17.72%,与城镇数据相比,分别增加了7.99和6.61个百分点。老龄化城乡差异显著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迁移流动等因素相关。

第四,老年人口文化水平提高。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085万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3.90%,比十年前提高了4.98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将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产生深刻影响,既具有挑战也存在机遇

No.2 挖掘劳动力供给潜力,推动人口红利释放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指出,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迅速增长,人力资本得到改善。这一时期储蓄率高,资本积累率和回报率高,人口红利成为史无前例的经济高增长源泉[2]。但201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9.4亿人,2012年首次出现绝对下降,减少345万人,下降0.6个百分点,之后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也显示,与10年前相比,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比,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了4.63个百分比,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0多万人[3]。与此同时,我国GDP增长率自2012年也开始逐年放缓,从2012年的7.9%降至2019年的6%,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正在发生变化(如图1所示)。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直接导致人口抚养比的增加,进一步加快了老龄化进程。面对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不禁让人心生疑虑,未来我国经济增长还会有人口方面的红利吗?

图1 2011-2020年GDP增长率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趋势图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2020)》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带着这样的疑问,维度数据科技以“七人普”数据为基础,结合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展开深度分析研究,发现仍然有三个突出的人口红利,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助力。

一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依然很丰富,劳动力供给潜力尚待继续挖掘。

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的总规模依然较大,达到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正在通过政策改革来释放更多人口红利的余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指出,一方面我国在逐步放宽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推出“全面二孩”政策。此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因生育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出生人口出现回升,全国多出生“二孩”数量达1000多万人。另一方面,稳进推动“延迟退休”政策的落实也成为延续人口红利的一项重要措施[2]。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除了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也是释放红利的重要群体,我们不要把老龄化单纯当做一个包袱,如果处理得好,老龄化会是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支撑领域。现在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和技能方面的优势,身体状况良好,发挥余热潜力较大,如何为该群体提供再就业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工作意愿是缓减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4]。 

二是劳动力跨区域和跨产业转移会延续人口红利[2]。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此前对中新社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30%,但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占比一般低于5%,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会有巨大空间,劳动生产率会相应提高,同时会产生红利。此外,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户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让劳动力跨地区、跨部门的流动更加自由,改善劳动力的就业结构,让劳动力向增加值更高的产业流动,这样人口要素可以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 

三是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创造二次人口红利。此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明显提高。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9.91年,比2010年提高0.83年。劳动年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43.79%,比2010年提高了12.8个百分比;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23.61%,比2010年提高了11.27个百分比[3]。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指出,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人口资源的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利用人口数量红利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现在我们要考虑如何利用人口质量红利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他主张“机器换人”,认为这是利用人口质量红利的一个很好方式。让高学历、高质量的人才发挥创新思维推动技术进步,用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一旦大幅提高,我们就成功规避了人口数量红利减少的问题[4]。 

 

No.3 开发好人口普查数据,为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支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进行统筹谋划、系统施策。接下来,我们要开发好、利用好人口普查数据,对普查数据进行认真研究,开展深度分析,切实为科学制定政策提供统计信息支撑。维度数据科技围绕政府相关部门管理需求,利用人口普查数据,特别是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的战略目标,深入调研,确定了人口普查资料开发利用的“新”思考。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深入研究: 

•分析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主要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现状、人口老龄化变化趋势、人口转变理论、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揭示人口老龄化变化规律提供数据支撑。

•分析老年人养老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及趋势:主要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入手,分析目前老年人养老方式的发展特征、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发展新趋势等方面,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探究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的影响因素:分析生育水平、预期寿命高低、城镇化、出生性别比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等方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并比较城乡老龄化的发展进程,研究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的减少与老化等,为进一步探究人口老龄化深层原因提供实证分析。

•预测家庭人口老龄化趋势分析:主要从家庭人口老龄化与其他国家相比、老年人口有高龄化趋势、老年人家庭呈空巢化和独居化、老年抚养比升高、老年家庭数量增加、家庭结构老化的地域差异、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精准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

[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http://www.stats.gov.cn/ztjc/zdtjgz/zgrkpc/dqcrkpc/ggl/202105/t20210519_1817702.html
[2] 未来,中国还有人口红利吗?看三点!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564204739289765&wfr=spider&for=pc
[3]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http://www.stats.gov.cn/ztjc/zdtjgz/zgrkpc/dqcrkpc/ggl/202105/t20210519_1817693.html
[4] 姚景源谈人口红利:人口数量红利在消失 但人口质量红利在上升,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510901422510115&wfr= spider&for=pc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